close

女兒品咩今年將要有妹妹了

轉眼間,從品咩出生到現在已經四年了

雖平時忙於工作,工作地點雖離家也有些距離

所幸還不算遠,每個星期仍可回家兩三天

女兒的成長,我這做爸爸的並沒有缺席

2017012807品咩門口玩   

大銘空閒時陪著女兒玩樂,做她的朋友

 

在這裡,也整理這四年多來與女兒相處的心得

做為將來照顧陪伴二寶的參考

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因此放鬆作為爸爸的標準

對即將報到的二女兒,仍要積極陪伴甚至更用心

最少要堅持下面四個原則

 

  • 做孩子的朋友

大銘很喜歡旅行

從小到大也經歷了數百趟的旅行

每一趟旅程,都有不同的體驗或感受

有時候,目的地相同的兩個旅程

感受卻有很大的差異

 

後來,大銘發現

一趟旅行是令人懷念或令人厭惡

很大部分取決於一開始的感知

旅程中遇到熟識的人,或親切的伙伴

去的地方再平常,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旅程中若是遇到七嘴八舌的

或者冷漠的旅伴

就算去的地方是國外著名景點

整個過程的驚喜與期待也大打折扣

 

如果人生是一趟旅程

那孩子的爸媽以及家人就是他最初接觸的旅伴

爸媽的每一個作為

深刻地影響孩子用什麼心情看待這個世界

 

基於這樣的認知,我期許自己作為品咩的旅伴

模仿她的生活,模仿她的言語

體驗她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盡可能的in her shoes

與她一起分享這世界的驚喜與衝擊

2017012801品咩滿月時 2017012803與品咩玩積木   

透過模彷女兒品咩的生活方式體會她真實感受

 

  • 不厭其煩的講解

品咩出生約半年後,開始學習講話

對世界正在慢慢了解,充滿好奇

於是,她最常問爸爸:「這個是什麼?」

然後接著問「它可以做什麼?」

  

小孩子的腦部正在發展,短期記憶也是有限的

常常同樣的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問:

品咩:「這個是什麼?」

爸爸:「這是車子。」

品咩:「車子可以做什麼。」

爸爸:「車子可以載你去玩玩。」

品咩:「這個是什麼?」

爸爸:「這是車子。」

品咩:「車子可以做什麼。」

爸爸:「車子可以載你去玩玩。」……

小朋友問久了,大人總是會不耐煩

大銘非聖人,當然也會有不耐的時候

有一次,當女兒問了好幾次同樣的問題

我回她:「我說好幾次了,這是車車

也許回的口氣不太好,女兒沉默了很久

之後過了好幾天,都不曾聽她問「這是什麼」了

 

於是我在想,有沒有更好的回答方法

既可以回答女兒的問題,又可以讓她印象深刻

後來我決定,當女兒問同樣的問題時

我除了回答她基本的答案,還要加上更多的回饋

例如,女兒指著車子再問:

品咩:「這個是什麼?」

爸爸:「這是車子。」

品咩:「車子可以做什麼。」

爸爸:「車子可以載你去玩玩。」

品咩:「這個是什麼?」

爸爸:「這是車子。也可以叫做掐」

品咩大笑:「掐是什麼。」

爸爸:「掐是車子台語的念法。也可以叫它做ㄅㄨㄅㄨ」

品咩:「車子、掐、ㄅㄨㄅㄨ」

爸爸:「對,你看到路上走的,四顆輪子的,可以叫它車子、

也可以叫它掐或者ㄅㄨㄅㄨ」

 

利用補充基本回答方式增加回答的豐富性

讓簡單的問題,卻能夠回答得精彩

很幸運地,經過這樣的改良之後

品咩不再害怕問問題,更不怕問同樣的問題

 

  • 豐富的生活體驗

女兒學會走路後,我喜歡帶她四處跑

豐富的生活體驗可以增加豐富的想法

老婆還沒懷二寶前,我習慣開車出遊

在老婆懷孕後,不方便出遠門

較常帶女兒到社區附近或搭火車到鄰近鄉鎮走走

 

對小朋友而言,出門除了看風景

遇到的很多新鮮事,更讓她們印象深刻

之前常帶女兒搭火車,我習慣刷卡進站

幾次之後,每到閘門前,女兒就會跟我拿卡片

然後自己嗶過閘門,她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我總會抱起她飛高高獎勵獎勵

 2017012804一起出遊 2017012805彰化扇型車庫  

旅遊可以增加對生活的體驗

2017012806搭火車   

即使不能出遠門,也盡可能帶女兒搭火車出遊

 

最近假日是遇到下雨天,出門更加困難

儘管在家,我仍盡可能讓女兒有體驗的機會

像之前女兒問我,什麼是五星級飯店

於是我就設計一個情境

把女兒當客人,並把房間當客房

她一開門,我就熱情的喊「歡迎光臨貴賓品咩…」

接著用窗戶比擬電視螢幕,用小椅子與妝台作小吧台

用各種模擬的方式讓她了解這抽象的概念

而她也意外地學會了「模擬」的用法

讓許多大人們對她的詞彙感到驚訝

 

  • 讓女兒勇敢面對

品咩大概是受她爸的遺傳,膽子不太大

儘管如此,我還是希望她能克服害怕

至少能夠去面對她

如果知道這害怕是怎麼產生的

它可能就不這麼可怕,甚至可以對治它

 

品咩畢竟還是個小孩子

有時腳步不是很穩,跌倒是難免的事

大銘常帶品咩外出,遇到大小跌傷並不意外

對於品咩的偶爾跌倒,我多平常心看待

當她跌倒時,我並不會責罵她,也不會給膚膚

而是要她自己膚膚,然後跟跌倒的地方打打

 

之所以要品咩打跌倒的地方

是為了轉移品咩的注意力,轉移跌倒時的恐懼

而不罵她,不給膚膚,要她自己膚膚

是要她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跌倒了並不可怕,怕的是從此害怕跌倒

 

所以,當她給自己膚膚之後,我會帶她清洗傷口

她有時候總痛得娃娃叫

但每次我問她,下次還要不要再來,她總是說要

在品咩的哭喊聲中

我跟她繼續討論著跌倒的原因

以及怎麼樣才不會跌倒

雖然她總是玩得開心就忘記了

但我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總是需跌個幾次,才會成長

 

最近天氣炎熱,空氣對流旺盛,容易有午後雷雨

每次打雷總是讓品咩嚇得哀爸叫母

於是有一次出門聚餐的路上

我就跟品咩說一個故事

爸爸:「品咩,等一下我們要去哪裡?」

品咩:「去慶祝叔叔生日,要去吃飯」

爸爸:「那你知道我們的飯從哪兒來的嗎?」

品咩:「不知道」

爸爸:「我們的飯是農夫辛辛苦苦種稻子,變成米,

再煮成的,下次爸爸帶您去田裡面看稻子」

爸爸:「我們要吃飯才會長大,那您知道這稻子要吃

什麼長大嗎?」

品咩:「加油站」

爸爸:「不對不對,那是車子在吃的飯,稻子長大很

簡單,喝水就會長大了」。

爸爸:「稻子要喝的水,就是要經過下雨才能喝得到

所以下雨雖然出門很不方便,但這是稻子在吃

飯的時候唷。另外,您知道為什麼會打雷嗎?」

品咩:「因為有人壞壞」。

爸爸:「也不對,我跟您說,其實稻子它看起來呆呆的

下雨的時候也沒感覺,所以就會忘了喝水,沒

喝水就長不大,那我們就沒有飯吃,所以要打

雷,讓稻子嚇到,聽到這雷聲,就知道要來吃

飯了。」

 

透過將下雨與打雷擬人擬物化

讓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現象

品咩覺得原來它並沒有惡意

之後就不再感到害怕了

2017012802品咩餵奶  

稻子喝雨水,就像娃娃喝捏捏

 

在品咩成長的過程,能夠有較充分的陪伴

也讓品咩跟爸爸的感情很好,我們常互稱麻吉

在成長的路上,總是彼此考驗與學習

一起分享著種種的快樂與驚喜

 

大銘曾經想要幫女兒品咩寫日記

雖然持續了三年多,可惜後來還是中斷了

儘管如此,陪伴女兒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心得

還是彌足珍貴

2017012808品咩成長記事   

大銘曾幫女兒寫日記

2017012809品咩成長記事   

幫女兒寫的日記在去年初中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